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让斗玉珞巴族群众幸福生活成色更足

发布时间:2022年10月13日 16:37来源: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驻斗玉村工作队

山南市隆子县斗玉村坐落于喜马拉雅山脉东南部的雄曲河谷地带,是山南市唯一一个珞巴族聚集村。在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和自治区民委驻村工作队的指导帮带下,村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,强化网格化管理、精细化服务、常态化整治,推动村容整洁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,让斗玉村珞巴族群众幸福生活成色更足。

党建+网格化管理,让堡垒“强”起来

一是建强战斗堡垒。

加强村党支部“六个基本”建设,大力实施村干部国家通用语言教育培训2年攻坚行动和村主干区外轮训工程,让村干部在干中学、学中干,着力提升服务管理能力,强化村党支部领导地位,推动发挥主心骨作用。

二是优化“党支部+网格化+双联户”管理模式。

将全村精细划分为7个“双联户”单元,全部由党员担任联户长,整合村干部、驻村工作队、网格员、党员等力量,成立维护稳定突击队、巡逻巡边队、政策宣讲队、为民服务队,构建“纵横交错、分片包干、全面覆盖、分级管理、网格到底”的管理体系。

三是激活党员“红色细胞”。

将村里37名党员组织起来,分类建立管理台账,推动党员进网入格、沉到末端、发挥作用,让党建元素醒目、党员身份彰显、堡垒进一步筑牢。

党建+精细化服务,让生活“暖”起来

一是探索“村党组织+驻村工作队+党员+责任区”模式。

发动12名党员干部和5名党员致富带头人每人包1—2户群众,每人负责一个片区,开展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活动,累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30余件,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。

二是织密一线疫情防控体系。

疫情发生后,20余名党员自发成立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,积极协助做好排查登记、核酸检测、居家管理、消毒消杀、物资保障等工作,发放口罩6000余个,筑牢了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第一道防线。

三是开展结对帮扶。

国庆前夕党员干部到群众家中走访慰问,与群众谈心谈话,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强边惠民政策,积极帮助解决生产生活困难,为全村群众送去帮扶资金3.2万余元,让他们进一步感受党的温暖。

四是强化日常“六必访”。

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定期不定期开展入户走访,做到空巢老人必访、留守儿童必访、困难家庭必访、重残重病必访、重点人员必访、致富带头人必访,听取意见建议,帮助解决困难问题,实现服务“零距离”。

党建+常态化整治,让环境“美”起来

一是健全工作机制。

由村党支部牵头、驻村工作队参与,明确党员包片范围,由纪检委员负责督导,建立起“划片包干、责任到人、每日清扫”的工作机制,实现人居环境整治制度化、常态化。

二是组织开展“爱国卫生”运动。

依托党群服务中心、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主阵地,用好宣传栏、横幅、手册、广播、微信等平台,采取集中宣讲、针对性提醒、上门督导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,大力宣传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意义,营造人人知晓、人人参与、共建美好家园的浓厚氛围。党员带头清理自家宅院、房前屋后及周边生活垃圾、规整物品摆放,引领群众自觉养成良好生活习惯。

三是开展植树种花活动。

将驻村工作队协调的果木苗分给群众,组织整齐栽种,在路边撒播波斯菊等花卉种子,让格桑花开满斗玉村。斗玉村“全国生态文化村”、中国美丽休闲乡村、全国文明村镇的牌子越擦越亮。